2011年,他怀着对法治事业的憧憬从大学毕业进入珙县法院工作。然而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孩子对安逸的工作环境并不满足,他深知基层司法人员的短缺,也明白偏远山区老百姓打官司的不易。
因为对法治事业的高度忠诚使他下决心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他主动请缨要到距离县城最偏远的洛表法庭,这一去就是10年。
今天我们要讲的
就是他的故事
他是珙县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洛表法庭庭长谢泽秋。
10年时间,他从刚毕业时的满身书卷气成长为肩挑重担的人民法官;10年时间,他从青涩腼腆的大学生变成了有两个女儿的超级奶爸;10年时间,更让他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基层司法实践的无缝对接。10年时间,他始终坚守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司法的理念,把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3-2015年连续三年他被珙县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公务员;2017年4月被中共珙县县委、珙县人民政府评为珙县十佳政法标兵;2017年12月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2018年3月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市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他所在庭室被共青团宜宾市委表彰为“宜宾市青年文明号”、多次被珙县人民法院表彰为先进集体。
翻山越岭、晨兴夜寐的拓荒者
洛表法庭位于大雪山北麓,地处川滇交界,距珙县县城69公里,这里大部分都是山区地形,交通不便,从县城开车到洛表法庭大约需要3个小时,辖区内有汉族、苗族、回族、彝族等民族,人口结构多元,当地矛盾纠纷高发多发。在旁人的眼中,在洛表法庭当法官犹如难以啃下的“硬骨头”。可是面对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却更加坚定了谢泽秋要守护一方安宁的决心。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和乡亲们打交道我觉得亲切!尽管这里偏远,但老百姓都很淳朴,很讲情谊,再说了,这么美的地方,法治建设也不能掉队呀!”
在一眼看去尽是青山的地方参与法治建设,谢泽秋就像一个拓荒者。
由于四周层峦叠嶂,蜿蜒不抱,脚下的道路尽是崎岖狭窄,再加上地处矿区,路上重型货车络绎不绝,这给洛表法庭接触当事人带来诸多不便。“因为我们辖区范围广,众多村寨比较分散,有时候去找当事人在路上的时间就得花上一整天。”洛表法庭除了谢泽秋一名法官,还有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他们常常跟着谢泽秋上山下乡。
“我们都觉得谢法官就像一个铁人。每次跟他出去找当事人,经常是顶着朝阳出门,背着落日归家,他从不喊累,晚上回去还加班写文书!”说起在路上的日子,书记员小唐总是感慨万千。
而最令小唐印象深刻的是一件关于赡养纠纷的案子。原告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家住王家镇麻窖村,距离洛表法庭开车也要2个小时。由于老人长年瘫痪在床,行动不便,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亲生子女不堪压力,都不愿尽赡养义务。考虑到老人出行的现实困难,谢泽秋决定带着小唐驱车前往老人家中。
那是2015年的腊月,四川的冬天总是阴冷刺骨,为尽早赶到老人家里,天灰蒙蒙亮两人便出发了。橘黄色的车灯照亮湿滑的道路,两人说话呵出的白气与远山萦绕的雾气相互辉映,一路弯弯绕绕与大货车们擦身而过。好不容易到达老人所在的麻窖村,却找不到老人的家。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老人住在山上,可是车子却只能开到山脚,必须徒步而上。夜里下过的细雨把山路泡得泥泞不堪,一脚下去鞋子便缠上厚厚的稀泥,拖慢了两人上山的脚步。尽管正值寒冬腊月,上山的路也着实让两人出了一把细汗。
终于到达山顶,那间勉强遮风避雨的茅草屋便是老人的栖身之处。走进屋里,一位骨瘦嶙峋的老人躺在单薄的木板床上,这一幕让谢泽秋心里狠狠地纠了一下。了解到老人膝下有四个儿女,但由于老人瘫痪多年,儿女们都不愿照顾,便相互推诿,最后竟把老人独自遗留在茅草屋内。谢泽秋立即联系村干部,将四兄妹召集到老人床前。四兄妹见身穿制服的两人,如临大敌,毫不客气。见多方僵持不下,谢泽秋决定各个攻破,与四兄妹分别做思想工作。最终,四兄妹达成一致,将老人接到大儿家中安度晚年,剩下三兄妹每月给付老人生活费300元,该起赡养纠纷案件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回程的路上,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做了一天的调解工作,两人这才想起还没吃上一口热饭,然而临走前,老人举着干枯的手臂,对着谢泽秋连连点头的场景却让他的心里涌出了一股暖流。
“再远再偏的地方,也应该有法治阳光的照耀。”
真情为民、心系群众的有心人
和乡亲们打交道,是一门学问。个中的智慧,是谢泽秋10年的积累。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因为土地纠纷,自家亲戚也可能反目成仇。曹营镇熊某一和熊某二是亲戚关系,双方的土地均临近对方房屋。为耕种方便,两人口头协议将土地互换,然而熊某二却在互换的土地上修建了房屋,熊某一认为熊某二未经其同意私自修建房屋损害了其利益,属违章建筑,便向当地村委、政府、农业部门、信访局、县政府多次要求处理。由于是口头协议,缺乏证据支撑,均未得到妥善化解,此纠纷多年来悬而未决。2014年10月,熊某一将熊某二诉至法庭。
这样一个多个部门都无法解决的棘手案件,转到谢泽秋的手里,的确给他出了一道难题。经过与双方当事人的交流,谢泽秋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矛盾激化,似乎双方都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案子就这样走到了死胡同?谢泽秋不甘心。
虽然还没找到突破口,但谢泽秋心里明白,和乡亲们打交道就是要沉下身子去多接触多了解。于是,谢泽秋总是隔三差五往熊某一、熊某二两家跑。尽管开始总是遭遇冷眼对待,日子久了,两家逐渐也和谢泽秋走近了,愿意和他拉家常。就在这样寻常的相处中,谢泽秋无意中得知当地的一名人大代表是两家人的亲戚,功夫不负有心人,谢泽秋找到了案子的突破口!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泽秋找到了这位人大代表,邀请他出面给双方做调解工作。最终,在谢泽秋的主持下,经过人大代表的细致调解,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了多年积怨,这起连政府都无能为力的疑难纠纷,通过谢泽秋的“群众智慧”巧妙化解。
舍家割爱、公而忘私的实干家
谢泽秋的大女儿今年四岁,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纪。在她的眼里,爸爸好像只是周末来家里呆两天的“客人”。
因为工作地点太远,谢泽秋只能每个周末回家一次。说起这个,谢泽秋心里难免觉得亏欠了妻子。“她为家里付出得太多,一个人照顾两个女儿。特别是小女儿,才出世不久,夜里还要喂奶,比起我爱人,我的工作不算辛苦”。
然而,在谢泽秋口中“不算辛苦”的工作是平均每周6个案件,每晚加班写文书,年均300件案子的工作量。因为只有一名法官,谢泽秋撑起了洛表法庭所有的审判工作。
“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
不同于流水线作业,每一个案子都关乎老百姓切身的利益,每一个案子都必须倾注心血,每一个案子都必须精雕细琢。每一个事实、每一道程序、每一个词句、每一处说理都需要左右推敲、精益求精。对谢泽秋来说不管案子再多,每一件都要追求极致。
“我出身贫寒,父母种地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但是无论多艰难他们都竭尽全力让我读书。”正是自幼受到熏陶,谢泽秋养成了认真、正直、耐劳、负责的品格,也让他倍加珍惜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的神圣使命。
在洛表法庭工作的10年,谢泽秋经办的案件上千起。从法官助理到员额法官,支撑着他一路走来的,是对基层司法工作的热爱,是一位剑胆琴心法律人的无私追求。
他的每一步都沾着泥土的芬芳,每一步都满怀对群山深处乡亲们的眷恋。在遥远的大山深处,他是满天繁星、默默闪烁,他是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他是兰出幽谷,吐露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