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宜宾法院《法庭故事》栏目的第8期。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今天我们来到素有“千年古镇烟雨龙华”美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华镇。
这里依山临水、云雾缭绕,八仙山世界第一立佛,隐藏在茶竹相间的山谷;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男女老少过着几百年不变、淡定从容的简朴生活。
屏山县法院龙华法庭就坐落在此,请跟小编一起,领略它的风采吧!
龙华法庭的配置是一审一助一书一警,4人常年扎根在基层一线,穿梭于乡镇村落,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年均受理案件300余件,调解率达60%。2020年被确定为全市法院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先后荣获“全市法院集体三等功”“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表彰。
延伸司法触角至“最后一公里”
流动的法庭,不变的初心。
深入农村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远地区开展巡回审判,方便群众就近参加诉讼,已经成为龙华法庭审判工作的常态。
01
将法庭搬到村聚居点,并邀请当地村两委干部助力,就地审理,以案普法,及时化解纠纷。
02
邀请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对一起物权保护纠纷案中的堡坎进行现场勘验,并组织双方初次调解。
03
开通“涉残服务专线”,为残疾、重病、年老等行动不便当事人开展上门送达、调解、庭审等服务。
“1+2+N”诉源治理新模式
在一起物权保护纠纷中,双方对房屋修缮改造所涉土地补偿存争议导致阻工。
法官考虑涉案人数多、案情长达42年之久且争议较大,迅速启动“1+2+N”诉源治理解纷模式,即 “1个法庭+ 2个基层站所(司法所、派出所)+N个解纷模式”,邀请当地综治办、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干部参与调解。通过“党建+审务”诉源治理工作站有效衔接 ,联合“四员”(即综治特派员、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反复宣传“法、理、情”,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协议通过司法确认依法作出民事裁定书,使得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保障协议双方合法权益。
历史问题一朝结,诉调对接润民心。事后,法庭对这起案件进行回访时,当事人牟某通过书法作品、书信等方式表达感激之情。
一封“特殊”的手写感谢信
2020年5月,龙华法庭收到一名七旬老人的特殊感谢信,信上写道:“法官在收到书面材料后,及时做出回应,没有以任何的理由推诿,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让人深受感动......”
2020年4月的一天,法庭收到三封挂号信, 均来自这位当事人徐某,信中讲述22年前,他将半年省吃俭用的积蓄2000元钱借给朱某以解燃眉之急,后因当时交通、联络方式落后未再找到朱某,导致借出去的钱一直未收回。
事隔22年,没有证据,且超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长保护期限,该案如何处理成了一件棘手的事,但法庭同志仍分头行动四方查找了解朱某情况,无奈寻觅无果,始终杳无音讯。
次日,年过七旬的徐老来到法庭,提起此事依然愤愤不平,情绪激动。法官将查找的情况告诉徐老并对其释法说理。相互长谈一个半小时后,徐老起身握着法官的手说:“我彻底明白了,谢谢你为我做的工作,你们的热情服务让我感到很温暖,我决定不起诉了。”
案未立,事已毕。山区法庭的干警,对大山里的老百姓来说,不止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也是诉苦解难的“知心人”。
他们坚韧挺拔的身影
穿梭在两镇四十三村(社)
风雨兼程 默默坚守
演绎着厚重古风青砖黛瓦
与静谧祥和古镇背后的司法为民故事
他们将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让“枫桥经验”在烟雨古镇持续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