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各有困难,但作为子女,应该更能体谅母亲多年拉扯你们长大的不易。你们之间之所以会产生纠纷,就是因为对母亲的陪伴太少。”
“廖大姐,我觉得法官说的很有道理,咱们是本家,我也算是你的弟弟,我们的话你也应该听一听下噻”。
为深化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实质性化解村民内部矛盾,助推基层诉源治理纵深发展,近日,长宁县法院联合长宁镇天星村村委会对一起家事纠纷进行调解,力求修复一段断裂的母子亲情。
是什么让花甲老人与亲生儿子对簿公堂?是什么让一个母亲能说出 “他不是我的儿子”、“他和我不是一家人”等令人悲伤的话语?几十年的母子情分当真就这样断了吗?原告廖某诉被告郑某、彭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案件虽然已经开完庭,但廖某母子之间激烈的话语总是萦绕在承办法官罗章贵的脑海中,令其辗转难眠。本案案情其实比较简单,母亲廖某出借31万元给儿子郑某、儿媳彭某购房,现起诉要求夫妻俩还钱。此案要下判决很容易,但是母子之间的亲情应该如何挽回?
“对法官而言,可能只是一个案子;但对当事人而言,可能就是一辈子。”怀着这样的心态,罗法官不愿意简单的一判了之,不愿意让这对母子在以后的日子里留有遗憾。在和当地的村委会多次协商后,罗法官决定再次尝试组织双方调解,希望在村干部的陪同与帮助下,能化解一家人的矛盾。
在天星村村委会的调解室里,罗法官多次劝说原、被告,在释法明理的同时也注重情感分析,站在法理与情理的角度提出了调解此案的最优方案。但廖某始终不同意调解,并且多次向罗法官倾诉被告给她带来的痛苦,坚决要求法官判决本案。看着廖某饱经风霜的脸庞和悄悄抹去眼角泪痕的动作,罗法官几度不忍心谈下去,调解暂时陷入僵局。就在此时,一起参与调解的天星村村支书廖小龙对着廖某直接一句“廖大姐,我也算是你弟弟嘛,这么多年了,你也应该听哈我的话撒”将廖某的情绪暂时稳定了下来,不再持强硬抗拒的态度。
从庭审查明的情况和在村委会了解到的情况让罗法官明白了母子之间的“疙瘩”所在。作为母亲,廖某自认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赡养老人,抚育孩子,将多年积蓄借给儿子购房,但她辛苦的付出和真切的帮助并没有得到回报,自己含辛茹苦带大的孩子对自己不关心也不照顾,甚至还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致其内心多年郁结。针对此症结,罗法官与廖支书又一一对其耐心安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廖某终于平静下来愿意考虑法官提出的调解方案。郑某也在罗法官和廖支书的劝说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表示会想尽一切办法先筹集10万元还给母亲。调解结束后,罗法官再次提醒郑某,“为人子女的,理应在父母迟暮之年多尽孝心,多陪伴老人,老人也会体谅你们的难处的”。
不久后,郑某给罗法官打来电话,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筹齐所欠母亲款项,并请求法官当个“中间人”,化解两人之间的纠纷,案结事了。在法官的见证下,郑某当场履行借母亲廖某的全部借款,同时表达了对母亲的感谢,希望母亲能解开内心郁结,开心生活。罗法官看着双方交付的画面,内心感慨诸多,对郑某的积极履行给予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母子俩能互相体谅,互相支持。
近年来,长宁县法院立足审判职能作用基础上,着力在司法服务保障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上挖潜增效,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采取不同措施和调解方案,撬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基层优势资源,融合基层调解方式,法官在审判席间讲述“法言法语”的同时,也会综合运用“乡音”下到基层,深入把控矛盾症结点,促进案结事了。